生 命 线
——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创建文明单位掠影
解说:2014年8月10日,上午10时,云南昭通鲁甸,因地震受灾的100万人与全国各地群众一起,为遇难的600多人默哀。
大地会颤抖,山河会震荡,风雨会咆哮……大自然,随时威胁着昭通600余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推出片名:生命线——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创建文明单位掠影
解说:彝良地震伤未愈,鲁甸又逢灾难时……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记忆,呈现了昭通地震灾害的显著特征:频度高(字幕:2003至2014年,昭通连续发生11次5级以上地震);强度大(字幕:1974年永善、大关间7.1级地震被列为上世纪中叶中国九大地震之一);灾害重(字幕:上世纪以来,云南造成千人以上死亡震例,昭通占2次)……一组组灾难性的数字,无不印证昭通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。
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,事关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昭通市防震减灾局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从抵御地震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,以文明创建凝聚防震减灾的精神力量,以“党建+精神文明建设+防震减灾能力建设”的新模式作为探索与实践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未雨绸缪,积极作为。全面推进防震减灾“3+1”体系建设,筑起昭通各族群众生命线上的长城。
片花:使命
解说: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长期以来,昭通市防震减灾局通过文明创建,用初心砥砺信仰,用理论坚定信念,用实践增强信心。在困难中奋进,在坚守中破冰,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。
培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、增强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以党史滋养当前,以党史学习教育牢记来时路,走稳脚下路,奋进未来路。
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常有的精神画面,在家中,在院落里,在办公室……线下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,党支部和科室站为单元,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;线上以学习强国、云岭先锋、微信微党课等新媒体为载体,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,不断培植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,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引导党员干部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岗位需要和自身知识结构特点,努力学习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的科技、经济、法律、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。坚持学习工作化、工作学习化,营造重视学习、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。
片花:责任
解说:青春是用来奋斗的,理想是用来实现的。在这条保障生命安全的道路上,昭通防震减灾人肩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在以党组书记、局长为组长,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领下,各科室站具体分工负责,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,每年专门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持续用力,搭建了沟通协调机制,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,树立和维护风清气正的部门形象 ,打造健康文明、崇德向善、拼搏进取、团结奉献的环境和氛围。
按照“全面提升机关人居环境”的标准,对推行机关工作标准化建设。积极开展四城同创、爱国卫生专项行动、无烟单位创建等活动,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打造宣传橱窗,美化亮化办公室环境;坚持每天工间操制度,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在传统节日、重要纪念日以多种形式开展庆祝和科普宣传活动,推进“书香昭通”“文明讲堂”“读书班”“晒家风、家训”和家庭美德教育落地,实现了办公室文明与家庭文明齐头并进,增强了全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深入学校、机关、企业、社区和街头、灾区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,认真开展学雷锋活动、志愿服务、文明劝导、无偿献血、公益募捐等系列活动,全力参与脱贫攻坚、疫情防控工作,助力昭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、乡村振兴等工作。
片花:创新
解说:2021年9月3日,四川省宜宾市发生4.8级地震,昭通市民XX家中的电视机在地震波到达前**秒发出预警信号。为快速、准确向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,昭通市防震减灾局积极而为,在全省16个州市中率先开展了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项目建设,为实现预警信息及时发布,争取避险减灾每一秒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立足高效应对和处置地震事件,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自主开发了“昭通市地震应急与辅助决策系统”,震后10分钟即可完成灾害损失预评估,为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提出科学建议。该系统在鲁甸、彝良、巧家等多次中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市委政府在地震应急决策中提供的快速、准确、全面的决策依据。该系统2011年获云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,全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:
十三五期间,地震监测台站数从21个增至32个、观测山洞从6个增至10个、观测机井从15口增至28口、测震台站数从8个增至15个、地球物理场观测测项数从77项增至111项。协助云南省地震局完成了11个基准台和12个基本台建设,与前期20个强震台、107个烈度速报台融合,构建了密集的区域地震监测网络。
与此同时,与中科院、北京大学、中科大、武汉地震仪器院等合作,开展了极低频探地工程、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、光纤地震仪、冷原子干涉重力仪、八分量钻孔应变等项目落地昭通,促进了我市地震监测能力长足进步。中国地震局领导到昭通检查工作时,指出: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昭通特点的地震监测预报之路。
昭通市防震减灾局也因此收获了一份份的荣耀和动力:
2014年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鲁甸地震抗灾救灾先进集体”;近五年防震减灾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均位列全省前三,其中获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3次、三等奖1次,两次获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;今年7月,在建党100周年全国地震系统双百评选中,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全国“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奖”。自2006年以来,已连续5届被云南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省级文明单位”光荣称号。
延续着光荣,承载着梦想。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将以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,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、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,脚踏实地,立足本职,克难攻坚,再创新的辉煌.
上一条:专题片解说词:寻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密码《金江课堂》
下一条:专题片解说词:威信县招商引资专题片《红色扎西 • 赤水明珠》 |
返回列表 |